當你的產品乏人問津時,試試情感經濟吧!

e世代的情緒價值

· 人氣最高,站長精選,八字雜記

《當你的產品乏人問津時,試試情感經濟吧!》

2025年10月30日 · 八字雜記

Blog4368不可能的任務 #Day1874

原創/文堡老師

鬼月期間,我難得晚上出門逛書局,翻到最新《商業周刊》,一個詞立刻抓住我,那就是「情感經濟」。主題陳述了 2025 下半年會是個轉型期,但我的感覺是:「這股風潮早就開始了,而且只會更強烈!」

你應該也發現到,單靠「功能多好、價格多低」已經不太管用!因為現在的人,買的其實是情緒價值,意指被理解、被陪伴、被肯定。有人買一件昂貴外套、去聽演唱會、看一場球賽,不只是為了物品或比賽本身,而是想得到那份歸屬感與好心情。

從事命理26年,我更能體會到一點。來找我的客戶,不是要聽「我一生會怎樣」的判決,而是想知道:「我什麼時候能翻身?現在該怎麼做?」當我把命盤講清楚,再給出可落地的行動建議,甚至順手教他們一些工具或方法,九成五的客戶會帶著微笑離開我的工作室。被理解 + 方向感,這就是情緒價值。也因此,他們會自然幫我介紹客戶,我不用一直打廣告。

如果把「情緒價值」放回八字十神來看,剛好有一個非常好用的對照表:

• 官:生理需求——被照顧、能活下去。

• 印:安全需求——有保護、有依靠。

• 比劫:社會需求——被陪伴、有人一起。

• 食傷:尊重需求——被看見、被稱讚。

• 財:自我實現——我做的事有價值、有成就。

一路從官→印→比劫→食傷→財,正好就是情緒價值往上爬的五個階梯,好神奇呀!古人的智慧,跟今天的商業邏輯意外的契合。

所以,面對景氣不明、價格戰越打越兇的時代,與其把成本壓到見骨,不如想一個更實際的問題:

我賣的情緒價值是什麼?

安心?希望?被看見?被陪伴?還是「我終於可以成為我自己」?

當你能在產品服務裡,讓對方感受到一種情緒價值,哪怕只是一點點被理解、被指引,他們就會心甘情願地付費,甚至幫你把影響力擴散出去,這不只是商業技巧,也是我一直相信的:「即使經濟不景氣,但人性永遠有情感需求。」

如果,你也在做文案、做服務、做生意,不妨從今天開始,少講一點功能,多給一點感受;少一分評斷,多一份指路。

當對的人,在你這裡感到被接住的情感經濟,好事就會自然發生了,你說對吧?

—— 文堡老師|用八字說人話的命理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