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陽之道:生活裡隨處可見的易經智慧
2025年11月24日 · 八字雜記
Blog4368不可能的任務 #Day1899
原創/文堡
你有沒有發現,生活很多事看起來是分開的,最後還是要走向「合」?
為了合而分,這是可以接受的;但如果只是為了分而分,那就成了破壞!這就是易經的智慧,世間萬物,分是暫時的,合才是最重要的。
老子說「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」,這該怎麼理解呢?
「一」就是太極,它是一切變化的源頭。道德經裡說「道法自然」,這裡的「法」就等於「規律」。換句話說,道就是自然規律,規律就是不變的秩序,就像太陽東升西落,四季更迭,萬物都得遵循。
再往下,「二」是陰陽;「三」就是陰陽之間不斷的互動,於是有了無窮無盡的萬物。
我來舉個生活的例子。
每天你都能看到陰陽的運行。早晨,太陽慢慢升起,天空漸暖,地面還是冷的,這是「少陽」。中午,太陽最旺,熱氣最盛,這是「老陽」。傍晚太陽下山,天上的熱退去,地上的冷氣漸漸浮現,這是「少陰」。到了半夜,一片漆黑,沒有太陽,就是「老陰」。
同樣的道理,也能在一年四季中展現:春天是少陽,夏天是老陽,秋天是少陰,冬天就是老陰。
這就是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。陰陽的互動,創造了少陽、老陽、少陰、老陰,也創造了天地間的循環。
我再舉個生活化的例子:
一位已婚的女老師,在學校裡教書時,她是「陽」,因為她在主導、在引導,而學生就是「陰」。但當她回到家後,角色轉換成妻子,丈夫就是「陽」,她自然成為「陰」。
這說明了什麼?陰陽不是固定的,而是因時因地因角色而轉換。
所以,陰陽不只是古書裡的抽象概念,而是你我每天都在經歷的狀態。
當你在生活、工作中覺得「卡住」時,不妨想想:是不是因為陰陽失衡?是不是該換個角度、換個角色,才能重新找到平衡?
易經的智慧,就是陽必須依附在陰,陰也必須依附在陽,生命才能生生不息。
—— 文堡老師|用八字說人話的命理師